在家教育是逃避還是療癒?賴美琪博士的親身見證
- Dr. Lai
- 1 day ago
- 5 min read
我是賴美琪博士,一位教育工作者、一位母親,也是香港在家教育的先行者。我的教育旅程從未局限於課室或課本之中。我深信,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,更是情感、價值與人性成長的深層連結。教育是一場生命的旅程——始於同理心,持續於韌性,綻放於愛。
我擁有教育學博士及工商管理博士學位,多年來致力推動個人化學習及建構全面的家庭支援系統。我的工作核心是正向育兒與情緒教育,幫助家長與孩子在壓力中找到力量,在挑戰中看見希望。我始終相信,每一位孩子都值得被看見、被聆聽、被理解——不只是作為學生,而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。
一段源自愛的旅程
我的香港在家教育旅程並非源於理論或計劃,而是源自一封信。當女兒 Paris 十歲時,她在傳統學校中深感格格不入,情緒低落,失去了學習的動力與生活的喜悅。有一天,她遞給我一封親筆信,懇求我讓她在家學習。那不僅是一個請求,更是一種求救。
那一刻,我的心碎了。作為母親,我感受到她的痛苦;作為教育者,我知道這不只是學習問題,而是情緒的崩潰。我可以選擇像許多家長一樣說:「你要堅強,學校是你的責任。」但我沒有。我選擇聆聽,選擇相信她的感受,選擇陪她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——在家教育。
當時,在香港幾乎沒有人認識在家教育。它不只是陌生,更被大眾普遍視為違法,儘管法律上其實存在灰色地帶。選擇這條路,意味著走進未知,面對社會質疑與孤立。但我堅持一個簡單而深刻的信念:孩子的笑容比成績重要,她的情緒健康比制度更值得守護。我以愛為指南針,而這個選擇改變了一切。
用心教學,以愛為本
在整個在家教育過程中,我親自教授 Paris 所有科目。我不只是她的母親,更是她唯一的老師、導師與情感支柱。我為她量身打造課程,根據她的興趣、強項與情緒需要而設計。我們透過對話、探索與信任共同學習。雖然過程不易,但每一步都充滿意義。
Paris 成長茁壯。十五歲時,她獲香港理工大學錄取——這不僅是學術上的成就,更是情緒復原與個人成長的象徵。她的成功成為其他家庭的希望之光,證明另類教育路徑同樣可以通往卓越成果。
多年來,我將這套個人化教學法延伸至其他學生。其中一位學生在我指導下,於七個月內完成 A-level 數學、純數及物理課程,並在十五歲時取得 2A* 及 1A 的佳績。這些成績不只是數字,更是蛻變、韌性與信念的故事。
研究、寫作與倡議
我對在家教育與親職教育的貢獻不僅止於教學實踐,更延伸至學術研究與出版。我撰寫了兩篇深入的研究論文及一本廣受好評的著作,結合理論與實務經驗,為家長提供清晰的策略、法律資訊與專業建議,讓他們在教育選擇上更具信心與掌握。
我相信,知識應該被分享,而非收藏。因此,我積極撰寫有關在家教育、情緒教育與親職教養的文章,並刊登於 hsa.hk 等平台,為尋求方向與支持的家庭提供啟發與力量。我亦免費教授 IGCSE 數學課程,支援在家教育及非在學青少年,確保教育資源得以普及與共融。
此外,我積極與跨界專業人士合作,推動具意義的初創項目,強化在家教育生態系統。這些計劃旨在建立可持續的支援網絡,促進情緒韌性,並搭建家庭與教育機構之間的橋樑。
一段反思的時刻
有時我會問自己:如果當初我沒有聽 Paris 的話會怎樣?如果我像許多家長一樣,只是說:「你要堅強,上學是責任,大家都要面對」,她的人生會變成怎樣?
她是否會成為另一位每天帶著沉重心情走進校園的青少年,表面正常,內心卻逐漸崩潰?是否會變得冷漠、封閉,甚至拒絕上學?我們是否會看到一個在情緒低谷中掙扎的孩子,被成績與制度壓得喘不過氣?
這些問題並非假設,而是香港許多家庭的真實寫照。在一個常以成就為先的社會中,孩子的情緒需要往往被忽略。家長也感到無助——被迫順從、不知如何應對,也害怕作出不同的選擇。
但教育不應只是制度的延伸。它應該是情感的照顧、心靈的支持與人性的連結。教育必須具備彈性,尊重個體差異,也要有足夠的力量去培養韌性。
以使命為本的服務
如今,我以正向育兒顧問、家長心靈導航師及學術顧問的身份,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在家教育、親職教養及學業支援的義務指導。我透過諮詢、撰寫文章、舉辦講座與分享會,以及免費教授 IGCSE 數學課程,致力讓教育更具可及性、包容性與情感支持。
我亦與多位專業人士緊密合作,推動針對兒童與家庭情緒及學習需要的項目。這些合作旨在建立橋樑——連結家長與教育者、制度與個人、知識與同理心。
我的目標並非反對現行教育制度,而是補足其不足。我相信,家庭教育與情緒支援能豐富學習體驗,減少情緒困擾,並創造更健康的成長環境。當家庭與學校攜手合作,孩子不僅在學業上表現出色,更能在情感與社交層面全面發展。
展望未來
我相信,一個家庭的轉變可以在社會中激起漣漪。一份真誠的理解能減輕孩子的情緒負擔,一個勇敢的選擇能為青少年的情緒健康注入希望。
我的使命是支持家庭、與教育界合作,並倡導社會對親職教育與學生情緒健康的關注與行動。我期望未來的教育不只是教導,更是理解;家長不只是責任的承擔者,更是被賦能的同行者;教育不只是制度,更是一段共同成長、療癒與連結的旅程。
這不只是我的故事——這是一場由同理心啟動、由勇氣推動、由愛支撐的行動。無論您是家長、教育工作者、政策制定者,或是關心孩子福祉的任何人,我誠邀您與我同行。讓我們一起為下一代建構一個更有溫度、更具韌性的未來——從一個家庭、一位孩子、一個選擇開始。
賴美琪博士
教育學博士 & 工商管理博士
香港在家教育協會創辦人|正向育兒顧問|家長心靈導航師|學術顧問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