鬆弛育兒:在香港傳統教育中找到平衡
- Dr. Lai
- May 8
- 2 min read
香港的教育文化以嚴謹、競爭激烈著稱,家長普遍相信「不成功,便成仁」的育兒模式,即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在孩子的學業與技能培養上,期望他們能夠在社會上立足。然而,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,許多孩子與家長都承受著極大的精神壓力,失去教育本該帶來的快樂與成長的本質。如果你覺得育兒及教育是「壓力及情緒波動」,那就証明你用錯了方法!
鬆弛育兒強調讓孩子自由成長,適度放手,真正享受學習與生活。
香港家庭如何應用「鬆弛育兒」
1. 允許孩子探索自己的興趣
香港的家長普遍希望孩子學習熱門技能,例如鋼琴、數學、編程等,但有時忽略了孩子本身的興趣與天賦。鬆弛育兒鼓勵父母放慢腳步,讓孩子嘗試不同的活動,找到真正讓他們快樂的事,而不是純粹迎合社會的標準。
2. 減少過度干預,培養自主學習能力
很多家長習慣替孩子安排好一切,例如報補習班、計劃時間表、監督作業等。然而,適度的放手可以讓孩子學習時間管理,提升責任感,並自主發掘學習的樂趣。與其事事安排,不如讓孩子自己決定學習進度,培養主動性。
3. 將親子關係放在首位,而非成績
在香港,教育成果往往被視為親子關係的核心,例如考試成績、學校排名。但鬆弛育兒提醒我們,孩子的心理健康、與父母的關係同樣重要。當孩子感受到真正的關愛與理解,他們反而更願意努力.
鬆弛育兒並非「不管」,而是智慧的引導
許多家長擔心放手會讓孩子懶惰或失去競爭力,但事實上,鬆弛育兒並不是「放任不管」,而是在適度支持的基礎上,讓孩子發展出自我驅動力。當家庭氣氛輕鬆、無須時刻面對壓力,孩子會更加願意挑戰自己,並且在失敗中學習。
在香港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,鬆弛育兒或許是一種突破傳統的方法,讓家庭氛圍更加和諧,也讓孩子真正活出自己的人生。
「鬆弛,不是放任,而是信任;孩子的快樂,不來自壓力,而來自理解。」— Dr. Lai
作者:賴美琪博士

コメント